2月7日,中國食品報記者與四川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四川省農科院食用菌專家深入德陽市,了解食用菌種植情況,采訪了食用菌產業的領路人,人稱“四川菌王”、 四川省明潤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蘭順明。

小菇菌大產業 全產業鏈整合
蘭順明在食用菌栽培一線摸爬滾打了30多年,2013年10月成立四川省明潤農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業從事食用菌種植加工服務的農字號企業,用“循環經濟全產業鏈產業化”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為廣大食用菌種植戶提供菌種、全程技術指導服務、還包括鮮菌的回收銷售。在蘭總陪同下,參觀了公司的食用菌培育、加工車間,陸陸續續有羊肚菌種植戶拉著新鮮剛采摘的羊肚菌前來作烘干處理。
在去種植基地走訪中,德陽市鄉鎮的幾個食用菌種植戶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蘭總陪同下到德陽市興隆鎮園通村,在羊肚菌種植基地,走進大棚看到,羊肚菌長勢喜人,一個個如寶塔形狀的羊肚菌從土里探出頭來,呼吸初春的氣息。
該村主任丁長權也是羊肚菌種植大戶,正忙著采摘羊肚菌。丁主任告訴記者說,自己在食用菌種植有近5年了,剛開始種植面積從幾畝到10幾畝,有了一定經驗底氣更足了,在2018年流轉租用土地70畝,全部種上了羊肚菌。這70畝羊肚菌除開成本投入50萬元,預計純收益可達100萬元左右。
來到另外一個食用菌種植戶的基地,蘭總介紹,在這里種植的羊肚菌的姓毛,有60多畝,原來在外打工,2108年回到家鄉種植食用菌,今年羊肚菌品相好,收益一定很好。蘭總說,德陽市共有1200多畝在種植羊肚菌,涉及2000多戶種植戶。管護的好,每畝可以有收益5-1萬元。比其他農作物價值高。
蘭順明對農業對食用菌種養的那份執著情懷令人感動和敬佩。蘭順明在食用菌產業30年的辛勤耕耘,終于結出累累碩果。先后獲得“旌陽工匠”“2014--2015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德陽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農村科技致富能手”“四川省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德陽市優秀民營企業家”“四川省返鄉創業明星”“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榮譽。

歷練創業路 成就致富經
據了解,蘭順明不到20歲時就開始接觸金針菇等食用菌的人工種植,發現這個行業作為食用消費品有大市場,因此打定主意要學好這門技術。隨后,去了上海、福建、等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學習36個品種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從菌體釆種、組織分離、提純、培養、栽培全套理論和實踐技術。
1987年學成歸來,先自種、成功后再把食用菌種植技術又教給當地農民,然后把培養好的菌種分發給農民種植,回收農民種出的食用菌再賣給當地的罐頭廠做罐頭。誰料沒多久1989年因為國際政治原因,食用菌產品滯銷虧了10多萬元。
1991年,重新振作又開始帶動農戶種植食用菌,規模也達到了400畝。三年后,規模又增加了一倍,達到了800畝。沒想到在1996年又遇到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家政策調整,外貿出口受阻,百萬富翁,一下又成了欠錢的窮光蛋。
1998-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及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和餐飲業開始火爆,食用菌在國內的市場逐漸好了起來,200多噸的食用菌有了銷路。賣完之后把欠農民的錢還完。不過,這也讓他贏得了誠信的口碑。同時,成立了公司開始發展自己的食用菌,8年時間在德陽、綿陽、成都、宜賓、巴中、資陽等市發展了以雙孢蘑菇、姬菇等為主食用菌多品種種植基地,規模達到了3000余畝,帶動農戶達5000余戶,年加工出口鹽水蘑菇等品種達3000余噸。
正當快速發展之際,食用菌產業卻在2008年毀于地震。自己的管理團隊共50多名人員及技術去了北京、天津發展,開始創業歷程。2009年,北京與原來的客戶當地的上市公司合作建起了300畝的食用菌休閑產業園,年產值達到1.5億元。
以北京為中心在國內一線城市建立了銷售網絡平臺,輻射全國渠道戰略布局。
“恰逢在北京舉行了一次農產品會,我見到了來北京參會的德陽領導,他們邀請我回鄉辦企業。” 政府很熱情全力支持,而且出臺了許多支持農民工、農民企業家回鄉創業的政策。一直想回家鄉的蘭順明看到德陽的領導拋來了橄欖枝,更堅定了他回鄉的信念。

返鄉創業 做大菌產業
蘭順明介紹,2013年10月,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在德陽成立了德陽市明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現代循環農業科技型企業,2014年被德陽市政府確定為“德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明潤農業倡導“綠色、有機、健康”的生產理念,以農作物秸桿為基料,發展珍稀食用菌多品種工廠化栽培及大田種植和菌渣生物有機肥還田種植有機蔬菜循環經濟項目,公司利用農作物秸稈進行工廠化生態、有機珍稀食用菌和有機蔬菜生產,主要產品有:豬肚菇、羊肚菌、干巴菌、鮑魚菇、雞樅菌等珍稀品種,公司被德陽市科知局、旌陽區科技局列為科技創新示范基地,被農業部列為農業部菜籃子工程標準化示范園建設示范基地。
2015年至今,明潤農業公司與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基地長期合作關系。公司實施的“現代生態農業工廠化種植及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被德陽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項目實施后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均居全省領先,對我省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公司的技術團隊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創新,在秸稈綜合利用和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技術上方面積累了較多的技術成果,如“食用菌工廠化培養料快速預濕及菇房智能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于2014年12月取得省科技成果鑒定、獲得省級成果1項、省級農作物品種權1項、獲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32項、豬肚菇、羊肚菌、干巴菌、黃花等產品取得有機產品認證、公司商標“百菇鮮”、“三月花”、“地老肥”)擁有企業自主知識產權。
食用菌種植戶運來剛采摘的羊肚菌到明潤農業公司作烘干加工。
扶農助農規模發展 科技引領打造品牌
在商業模式上,明潤農業公司運用國內領先和國內最先進的工廠化智能化控制及秸稈快速預濕生產珍稀食用菌技術建國內最大的珍稀食用菌和特種有機蔬菜基地,利用秸稈工廠化生態栽培珍稀食用菌—給人們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營養的食材鮮品。產菇后的菌渣生產生物有機肥發展特種有機蔬菜、特早黃花、有機蘆筍,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的產品。
明潤農業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以扶農助農,統一提供菌種、統一提供料包,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保護價、統一回收。帶動當地農戶規?;N植羊肚菌、黃花上萬畝。帶動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加盟自建標準出菇房進行工廠化豬肚菇、猴頭菇等品種出菇管理。3年內有信心帶動2000戶返鄉農民創業
目前,明潤農業產品在北上廣深一帶一線城市銷售。未來將繼續以公司+農戶的模式,3年后建立5000畝的珍稀食用菌生產基地,有機黃花蔬菜達到5000畝,農產品年產量達到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左右,利潤4000萬元,帶動4000戶農民增收,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同時帶動包裝、冷鏈運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明潤農業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參于扶貧攻堅工作。充分發揮食用菌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在加快培育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增收途徑,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貢獻一份力量。2017年5月,在涼山州越西縣實施扶貧項目, “精準扶貧項目--黑木耳產業示范園”。 2017年9月在阿壩縣茸安鄉計劃建立“食用菌產業扶貧園區”。
明潤農業“公司+加盟商+基地+農戶”的商業運作模式帶動5000余戶農民近萬畝基地生產,年綜合利用秸稈5萬余噸。根據加盟戶或農戶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適合的種植品種、種植規模;對農戶和加盟戶實行五統一的管理模式,更大程度地帶動農戶共同致富。目前,銷售網點布點、線上線下平臺直銷體系覆蓋全國20多個省份,年銷售額達5億元。

明潤農業榮獲“旌陽萬企幫萬村先進企業”“德陽市農村科技示范基地”“四川省返鄉創業明星企業”“農業產業化四川省重點農頭企業”“農業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現代農業參觀單位”“農業部現代農業標準園示范單位”“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典型示范項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府股交所“掛牌企業”。
明潤農業立足農業天地廣闊。面向全國及海外市場,努力建成集綠色生態種植和休閑觀光農業為一體的覆蓋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力爭5年內在國內主板或海外上市。蘭順明對食用菌產業未來充滿信心。